建構智慧製造所需的IT轉型藍圖
台灣製造獲得世界肯定!經濟部工業局政策上的闡述及專家分享智能化的具體實踐與再進化的成功經驗!
文/明雲青
近幾年來,隨著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等重大事件衝擊,加上同一時間舉凡工業4.0、智慧製造、數位轉型乃至高度客製化消費等等趨勢,不僅並未偃旗息鼓,反而越演越烈,對於製造業無疑造成莫大影響。短期雖有可能受惠於急單效應,使得業績出現長紅盛況,但就中長期的後疫情時代而言,仍舊充滿變數,將有眾多挑戰亟待克服。
在此前提下,製造業唯有認真建構數位轉型藍圖,積極導入智慧化系統設備及應用服務,循序實現所謂的可連結、可視化、可分析、可預測、自動回應等五大里程碑,才能真正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力、滿足市場需求等目標,從而穩住未來生存發展的基底。
《CIO IT經理人》雜誌總編輯林振輝指出,根據今年 (2021) 6月份工研院提出的預測報告顯示,今年(2021)台灣製造業產值可望超過新台幣20兆元,相較於去年成長 10% 以上,不管是金屬機械、資訊電子、化工等等領域都有亮眼表現。值此時刻,製造業更應乘勝追擊,借助ICT力量強力推動數位轉型,趁勢建立可長可久的競爭利基。
CIO協進會理事長盛敏成則表示,近年大家尊稱台積電為護國神山,但他期望製造業個個都立志成為護國神山,而其中真正的眉角就在於製造。
他接著說,日前拜訪一個機械加工廠,眼見現場作業員工作的辛苦,深覺許多傳統製造業者真的需要大家持續幫忙。反觀台積電,他在七、八年前參觀時,當時即已達到 97% 高度自動化,產線幾乎看不到人,合理推論「這樣的產線、搬到哪裡都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所有數據都會回歸到總部戰情室。由此可見IT確實可以扮演稱職的賦能者,幫助企業智慧升級,他期望所有製造業者都能同樣享有智慧升級的益處。
憑藉數位製造,驅動數位轉型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表示,受疫情影響,遠距需求蓬勃興盛,加速數位轉型商機湧現,因此現在正是製造業引入ICT能量的大好時機,工業局除了要繼續推動智慧機械,也要用力推動智慧製造,讓台灣穩居全球的高階製造中心。
談到數位轉型的推動,會牽涉到不同的課題,但首要之務即是產線資訊數位化,所以政府積極推動SMB智慧機上盒,之後續推智慧應用升級(SMU),只因隨著設備聯網、產線數據可視化,亟需進一步強化廠內數位化能力。緊接著需要借助AI計畫的推動,傳承老師傅經驗,串接上下游資訊,強化跨廠供應鏈整合,以提升製造業者的數位優化能力。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再來必須培育數位人才,因此政府奮力推動智慧械機人才培育計畫,協助產業培育專業及跨領域數位轉型人才。最後,政府透過「領航計畫」,的推動,期望藉由強強結合或以大帶小的方式,協助業者數位轉型,創造新企業製造流程。
呂正華接著說,值得一提的,考量數位程度低的中小型製造業者,大多不了解數位轉型該怎麼作,所以工業局結合法人及民間技術服務業者能量,主動出擊盤點製造業者的需求,進而提供諮詢診斷、資源轉介等服務,此即為「數位轉型快易通」。
得力於數位轉型快易通的推行,已讓諸多製造業者獲益良多。比如說工研院輔導保勝光學公司運用AI提升製程技術、量產奈米等級光學鏡片,成功切入半導體微影市場。此外精密中心 (PMC) 與機械公會合作,自2010年起推動精實管理(TPS)平台,陸續促成23家企業導入TPS、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如車用零件大廠鉅祥公司便是其中一例,透過TPS的引進,得以強化製程鏈結、換模、可視化排程等多項能力。
「不僅如此,我們也推動『數位轉型快易通雲市集』,依中小製造業數位化需求,媒合優質SaaS服務,」呂正華說,考量製造業者建置ERP、APS或CRM等系統所費不貲,且每年另需支付 10~15% 維運費用,形成沈重財務負擔;然而有了彈性的雲服務,企業便可依需求訂閱、按使用量計費,快速因應市場變化。
總之政府會持續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全面協助各類型製造業者,讓個個都成為產業升級、產業轉型、產業創新之下的受益者。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