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亞太CIO線上論壇會後報導
2018年起美國與中國爆發的貿易戰爭,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認為其實是一場制度的戰爭。回顧1978年中國從啟動改革開放政策,吸取國際市場的資源,實現快速的經濟成長,從一個經濟窮國變成一個經濟強國。在1978-2018年間,中國GDP年成長率平均是9.46%,超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在過去所曾締造的紀錄。這段期間中國放棄過去採用的計畫經濟制度,透過引進市場機能,開放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接軌,利用國際貿易和外人投資達成快速的資本累積。
[ 下載 2020-21 CIO大調查報告,掌握最新IT採購趨勢 ]
然而在執行40年後,美國才發現中國其實開放的多、改革的少,中國並未徹底改革經濟制度,僅調整一些非核心的國內制度安排,以利吸收和利用西方的資源。中國在核心的體制上,仍然維持政府主導經濟運行的基本架構,近年並且試圖把北京模式輸出到其他開發中國家去,因而衍生不可避免的制度衝突。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檄文,核心意義是「改革你的制度和我們同框,否則就別利用我們的資源」。
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指出,這種制度創造雙贏的局面,中國取得西方市場的資源以挹注其經濟成長;西方企業也在中國市場取得巨大的商業利益。中國成為許多西方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對外投資的對象,例如2018年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領先加拿大及墨西哥),也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次於加拿大及墨西哥),對於許多美國企業而言,中國是境外最大的營利來源,有時甚至超越國內的收入。這種結果印證貿易理論所言,貿易確是雙贏的遊戲。
[CIO都在讀: 創新科技湧現 資訊長需要新思維 ]
為和世界市場接軌,中國做了許多制度變革,包括放棄國家壟斷的計畫性進出口制度、開放外貿權給一般企業、取消國內市場的價格管制、允許及保護私人產權、取消外匯分配制度、開放外幣自由兌換等等。這些改革使中國的制度和西方的制度逐漸接近,使私人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超越國有企業,在市場分配資源的力量逐漸增大。
回顧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曾做出許多重大承諾,包括大幅降低各項產品的進口關稅、減少進口管制、取消進口配額、開放國內服務業市場。例如在西方企業熱切盼望的服務業市場中,中國所承諾的開放程度,許多地方甚至超越已開發國家的水準。然中國正式加盟WTO迄今,外國企業在中國服務業市場發展實在乏善可陳,不曾捕獲什麼巨大獵物。即便某些領域,多國籍企業也曾風光一時,但最後證明只是海棠春夢、過眼雲煙,最後都還給中國本土的企業。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B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美中貿易大戰若要回歸國際規則,勢必要重返多邊體制,改革WTO,否則無法處理中國政府的一些特殊政策對國際貿易造成的影響,包括國營事業、政府補貼、數位貿易管制等等。」陳添枝解釋:「但這些都涉及政府體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政策問題,如果西方國家對這些問題的對應有所共識,或許可以制定出一套新貿易規則,但很難期待中國會接受,因為接受這些規則將危及其現行政府體制的基礎。」
值得關注,新國際規則仍然有其意義,因為凸顯多邊貿易體制存續的價值和因應新環境的能力,只是似乎難以緩解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衝突。
文/林裕洋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