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偉權(甲骨文公司副總裁暨香港及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在現今全球的數位化趨勢下,台灣政府強力落實數位創新與智慧國家等相關政策。在各界努力下,台灣已連續2年在世界經濟論壇(WEF) 全球競爭力報告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中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為世界4大超級創新者。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由此可見,企業進行數位化與創新管理的重要性逐步顯現。對甲骨文公司而言,想要打造技術驅動的企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企業主管們可以先思考以下五個趨勢要點。
趨勢一:從虛擬管理平台中進行真正的轉型
IDC最新預測,過去一年企業在疫情挑戰下進行數位轉型,已經創造出「數位優先 (Digital First) 的世界,擴大了數位技術對產品、服務、生產及消費各層面的影響,預估全球超過52%、亞洲至少65%的GDP都來自數位技術相關貢獻。
毫無疑問,藉由虛擬管理平台能夠幫助企業在短期內獲益。其中包括日常經營,只需簡單操作即可定期獲得更新的技術、無縫擴展技術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等。大多數企業都在與不同的數位服務供應商合作,其中部分原因是為了降低停機風險,減少低效能的瓶頸。同時,數位服務的速度可以讓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進行創新。2022年,企業管理者將更關注在這些虛擬管理平台上的投資,是否能讓企業獲得真正且具備長期發展價值的轉型。
趨勢二: 機器學習 (ML) 和人工智慧 (AI) 將成為領先數位企業的核心能力
眾所皆知,數據是現代數位企業的營運資本,但大多數企業正面臨被數據洪流淹沒的挑戰。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演算法象徵著新商業模式的解藥,藉此幫助企業做分析、蒐集大量數據,並不斷地進行學習以改進決策,為後續行動提供相關依據。
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探索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例如,行銷人員開始使用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工具為消費者提供客製化服務,並衡量他們對於不同數位平台的使用滿意度;貨運公司也正使用機器學習的演算法為司機規劃出最佳路線。
[ 2022年度CIO大調查報告下載 ]
然而,其長期挑戰是必須找到更多的應用領域。雖然大多數企業和政府機構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籌組一個資料科學團隊,但可行的方案是建立一個精而有力的「MLOps(機器學習營運)團隊」 — 類似於應用程式開發中的DevOps(開發營運)團隊。同時,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內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演算法的虛擬應用與操作。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將成為領先數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Forrester預測,五分之一的企業將加倍努力地推進「AI Inside」(內建人工智慧)— 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功能嵌入到它們的系統和運作當中。 Gartner預測,到2025年,少數 (10%) 實施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將比大多數傳統企業 (90%) 高三倍,這即是把握趨勢的優勢。
趨勢三:後疫情時代,企業需注重與制定人才管理與招聘新模式
許多調查研究顯示,聘任和留住優秀人才是所有高階主管長期的首要任務。隨著疫情後企業陸續復工,2022年將是關鍵的一年:對企業來說,若不期望員工離職,則需再更積極主動地為優秀員工制定職涯發展方向,聆聽他們對於工作、生活及處理業務的想法。
甲骨文公司和Workplace Intelligence發布的AI@Work 2021研究報告表示,員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焦慮和不安。該報告針對13個國家和地區的14,639名員工、經理、人力資源主管和高階主管調查,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疫情讓他們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都陷入困境,並促使他們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亞太區共有63% 的人認為 2021 年是有史以來工作壓力最大的一年。與 2020 年相比,2021 年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工作上面臨心理健康問題。因此,84% 的人表示準備轉換跑道,22%的人認為他們的公司沒有增長機會 。然而,89% 的人希望可透過學習新技術來幫助未來職涯發展,61% 的人表示他們更有可能留在一家使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來支持職業發展的公司。
由此可見,在吸引新人才方面,雇主還需考慮更多不同的方法:例如,該企業是否將自己定位成一個激勵人心的、能改變職涯的平台,而非僅是個賺取薪資的地方?該企業是否考量到那些學歷不符、但若經特別培訓後、未來將充滿潛力的應屆畢業生?該企業是否設立了新人才教學課程?是否有安排他們一起聆聽主管們分享的職涯發展經歷?該企業是否能保證受雇者能使用最新的生產力工具來工作?
此外,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是否已經使用最新方式來尋找求職者?使用嵌入人力資本管理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功能可幫助雇主評估在社群媒體招聘的求職者。它分析每個求職者的技能、工作經歷和興趣後,可將分析結果與職位要求、企業文化及具有相似背景的員工表現等資料相匹配,從而快速篩選出適合公司、並且能創造價值的人才。
AI@Work 2021研究報告表明,與疫情前相比,員工們看重的東西已大不相同。人們正在重新考慮他們想為哪種類型的雇主工作,他們期盼從職涯中獲得什麼,且他們對於健康福祉的重視程度也都有了改變。面對後疫情時代的職場變革,企業應該在重塑職場環境時考量到員工的這些轉變。
趨勢四:供應鏈管理進入 「新常態」
甲骨文供應鏈專家Eric Domski和Ryan Sumrak 表示:「供應鏈管理進入新常態,後疫情時代的多變環境正在迫使供應鏈規劃人重新評估他們的優先事項以及如何應用最新的供應鏈管理 (SCM) 技術。」
隨著台灣的年節購物季到來,支付費用的管道將迅速變化、購物訂單也將快速增加,這意味著供應鏈將迎來新一輪的挑戰,大量的商品要分類、出貨、運送及面臨售後服務等環節的考驗。
儘管「及時」庫存是大多數企業在疫情前的最佳實踐,但「安全庫存」或「以防萬一的」庫存管理被認為是「新常態」。其設想是企業保持低量的庫存作為緩衝,以應對需求增加或供應短缺。其實,即使是最先進的供應鏈技術,也無法完全預測到像全球疫情這樣的市場衝擊程度,但這些技術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確定適當的安全庫存。
同時,企業需利用供應鏈管理軟體來調整短缺商品的生產,優先處理利潤最高、最優先的客戶訂單。其實,整個供應鏈都在開始利用區塊鏈數字帳本技術提昇營運的效率和透明度。
隨著人們的購買行為發生改變(尤其是從實體購買行為轉為線上),企業需要識別這些變化並採取相應措施,針對其工廠、資料中心和擴展供應鏈的「漣漪效應」以制定計劃。企業現在應該充分利用供應鏈規劃解決方案來模擬可能的情況,以便能更有效地預測不斷變化的全球需求模式。
趨勢五:永續發展將成為企業品牌價值的重要一環
在購買產品和服務、評估潛在的雇主,甚至是投資股票時,各個年齡層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都越來越注重在評估企業的永續發展記錄與承諾。
目前,台灣已經確立了「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已從永續發展角度審視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制定相關措施。於此同時,它們對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也提出一致的要求:減少碳排放、使用再生能源、減少垃圾,並更積極採用最佳的方法來保護環境。
2022年,制定並實施全面的永續發展策略對企業來說是義不容辭的,但這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企業高層的高度關注。目前,甲骨文公司已承諾,到2025年,將讓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伺服器的所有區域實現100%再生能源運行。同時,甲骨文也要求所有主要供應商(包括直接生產和間接購買)在2025年前制訂減碳目標及環保計劃。
甲骨文的首席永續發展師Jon S. Chorley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到如何讓客戶參與永續發展工作,他提出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如果零售商、物流公司和貨運廠商在提供客戶送貨的選擇中,加上物流配送及環境影響的訊息會不會更好?抑或是向客人提供更便宜的送貨方案或獎勵措施,以此鼓勵他們選擇最環保的送貨方式?這種方法,既可以改善環境,又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
不過,Chorley也承認,改變一個很多人長期使用的系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會只有一種方法。實現永續發展不僅需要我們改變行為、政策和監管機制,還需要商業模式和技術都做出相應的改變。
未來總是充滿變化與挑戰。展望2022年,甲骨文認為在商業變化、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背景下,考慮以上優先趨勢建議,台灣企業將可進一步推動數位經濟的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