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製造業 CIO 論壇台北場
以 N 次貼聞名國際的聚和國際,著眼於全球許多大企業加速擺脫碳排放,甚至訂定時間表,要對供應鏈與產品實現 100% 碳中和。因此為了求生存,決定畢其功於一役,一起推動數位轉型與低碳轉型,以期找出更多節能機會點。
文/明雲青
成立於 1975 年的聚和國際,初期從造紙化學、水處理化學起家,1986 年推出 N 次貼而馳名國內外,爾後再投入生物緩衝劑、鋰電池添加劑、銅箔添加劑。這個年近半百的老牌公司,不僅追上時下流行的數位轉型,亦已展開低碳轉型步伐。
聚和國際總經理室暨資訊中心資訊長王邦畯表示,近年全球不僅出現灰犀牛,還出現了群結隊的黑天鵝,使公司體悟到「變是唯一不變的事」,認為既然零碳新賽局已經成形,且關乎未來生存或淘汰,故決定一起推動數位轉型與低碳轉型。
[ 2023年企業IT投資重點為何?資安、人才、ESG如何部署?下載 CIO大調查報告 立即揭曉! ]
「ESG 看似很遠,卻迫在眉睫!」王邦畯說,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 2023 年 1 月 1 日生效,今後包括聚和在內的台灣企業將面臨被課徵碳邊境關稅的問題,若不跟上,稅金就會落外國口袋。
聚和自行計算,未來若碳費超過每公噸 100 美元,將大幅侵蝕淨利逾 10%,影響不輕,因而決定投入數位轉型和淨零碳排轉型,期盼與時俱進、求生存。
王邦畯認為,迎向多變的未來,企業需要具有「全局觀」的人才;管理者看待 ESG 議題,須有能力解讀供應鏈效應,檢視各個大型企業是否陸續提出碳中和承諾,如果是,代表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隨著 Apple、Nike 等大廠加速擺脫碳排放,意謂台灣企業再不減碳,恐被踢出供應鏈,已是不可逆的趨向。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但現階段做淨零碳排,也會面臨若干問題。若做得快,將導致成本驟增;若做得慢,將喪失競爭力,因此企業必須學會取捨。聚和便參酌資策會提出的數位轉型成熟度模型,挑選出有助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項目,鎖定「為我所用」的部份加強投資。至於為何數位與低碳轉型要一起做?只因要做低碳轉型,有 ERP、MES 欄位擴充的「加寬」需求,也有將能源(水、電、油、氣…)分配至產品線的「加深」需求,既然遲早要加寬加深,不如趁著數位轉型時一併做;再者一起做的話,也更容易綜觀「能源供應端」及「能源消耗端」,找出節能機會點。
不可諱言,老闆的支持及高階主管的帶動,是決定轉型成敗的關鍵;而 CIO 要能說服老闆投資,須秉持全局觀、系統觀及策略思維,提出對的價值論述。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