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醫院邁向開放平台 逐步實現智慧醫療藍圖
在營運團隊的大力支持下,2021 年初新光醫院資訊系統轉置專案如期上線,並導入 AI、敏捷開發等,全力實現智慧藍圖的願景。
採訪/施鑫澤‧文/林裕洋‧刊期/2023.02
隨著全球對永續議題日益重視,不少研究機構甚至將此作為評估競爭力的依據。此種浪潮帶動公司愈來愈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甚至每年都會對外公布企業永續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期盼藉此對外展現其善盡社會責任之承諾、績效及成果,強化企業的整體形象與商譽。
在 2022 年底由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第 5 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暨全球企業永續獎(GCSA)、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頒獎典禮上,新光醫院榮獲第 15 屆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的肯定,同時也獲得永續報告書最高榮譽「白金獎」,資訊轉置AI成果獲得永續單項績效「創新成長領袖獎」等 3 項大獎。
[ 2023年企業IT投資重點為何?資安、人才、ESG如何部署?下載 CIO大調查報告 立即揭曉! ]
新光醫院資訊部主任林璟淑指出,我們能榮獲 2022 第 15 屆台灣企業永續獎單項績效 ─ 創新成長領袖獎肯定的關鍵有三部分,首先是以創新願景、文化及策略,採複合式開發手法、重組工作模式、需求管理,讓團隊共創群策群力。其次為創新經營與管理模式,藉此跳脫傳統運作,讓資訊組織再造以提升效率;導入自動化上版機制,讓佈版時間由數小時縮短為 30 分鐘,有效提昇應用程式開發效率與品質,為各專業量身打造的病人安全資訊系統。最後則是創新效益、推廣及合作夥伴,藉由提升醫療品質,向智慧醫療醫院邁進,與遠傳電信及微軟成為永續夥伴關係,透過磨合與對臨床作業熟悉,帶動遠傳、微軟等合作夥伴,在醫療產業業務的持續擴展。
封閉系統限制多 難以滿足醫院營運所需
核准於 1986 年設立的新光醫院,於 2001 年 7 月通過衛生署評鑑,正式升格為醫學中心,是台北市士林、北投,新北市三重、蘆洲等地區的醫療重心。為提供就醫病人更良好的醫療環境,於 2010 年 10 月 25 日啟用地上七層、地下二層之聖賢大樓,總建築面積 10,187 平方公尺,設有牙科、一般門診、CAPD 訓練教室、血液透析室、復健科、眼科中心,提供社區民眾更便利的就醫選擇。目前,新光醫院每月可提供 12 萬人次的門診服務,住院佔床率達到九成,服務水準與品質受到民眾的肯定。
自 1992 年正式營運開始,新光醫院的醫療資訊系統即放在講求穩定的封閉大型主機上,輔以部份紙本作業執行照護工作。隨著 IT 快速發展,已經出現系統與外界接軌困難,手寫醫囑潛藏著字跡辨識的問題,容易造成醫護人員判讀錯誤進而影響病人安全。特別是此低資訊化架構,對人才之吸引亦隨之降低,加上既有系統軟硬體架構已無法應付臨床需求及過多紙本流程等等問題,所以勢必需要進行升級工作。
在以永續經營為核心,運用資訊輔助簡化作業流程,新光醫院於 2017 年 1 月正式啟動資訊核心系統轉置專案,由醫院營運團隊、資訊團隊、醫護同仁等,與遠傳電信及微軟合作組成緊密的夥伴關係,共同規劃系統轉置的時程與計畫,以人為中心開始進行數位轉型與資訊創新發展。期望讓醫療照護單位以及病人皆能獲得最好的資訊服務,並獲得更好的醫療體驗
林璟淑表示,2021 年初醫療資訊核心系統轉置專案順利完成,在於董事長、院長的決策與全力支持,是系統能準時上線的最大關鍵,另外亦有三大原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首先,新光醫院成立專案運作組織(資訊轉置督導委員會),由本院、遠傳電信及微軟等高階管理者共同組成,制定資訊轉型專案的策略、擔任問題的決策及核准重大的變更要求。資訊轉置專案小組則是由資訊團隊作為核心成員,與各職類種子人員、外部組織代表共同成立,負責專案的規劃與管理,並設置專屬辦公室,定期檢討協調,確保專案的溝通及進度。
其次,在於全體同仁群策群力、齊心合作。專案團隊除資訊專業人員外,亦涵蓋醫師、護理師、藥師、復健師、檢驗師、放射師、營養師及行政人員等各職類同仁等。各單位均安排種子人員參與合作,讓重新改造的新核心系統能更符合作業所需,並能提升各組織間的溝通,不再是「系統歸系統、業務歸業務」的傳統思維。
第三點成功因素,則是新光醫院邀請外部單位合作,由遠傳電信、微軟合作負責醫療核心系統的轉換與開發,勤業眾信擔任品質及風險管理,關貿負責教育研究管理系統,IBM 開發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及對外共 93 家資訊廠商處理資訊對接。另外,健保署雲端資訊及消防局等主管機關資料傳輸等,皆於本次轉置共同合作完成。
轉型專案成效佳 首創護理排程系統
稟持著「維持現狀即是落伍」的信條,2016 年新光醫院以跨業創新合作模式,逐步將院內醫療資訊系統進行大規模的轉置,在團隊共創及群策群力下,搭配複合式開發手法及重組工作模式,推動新光醫院數位醫療的轉型再造。新光醫院啟動醫療資訊系統轉置的目標,在於為醫院建構一個數位轉型的新型智慧醫療體系,使用新的 APP 概念及智慧模組,讓醫院的營運能夠更有效果,並與現在的環境做接軌。在導入後的效益部分,除透過電子化可以大幅降低紙張的使用、增加回應的速度跟時間,也大量的改善行動服務化的部分。在護理排班部分,也因為透過 AI 技術可很快速的進行排班,順利節省相關的人力。
多數醫院採用的傳統護理系統是以待辦工作清單為核心,而非時間序排程的病患行事曆,無法明確呈現護理師工作的密集程度,也增加各護理排班協調支援困難度。新光醫院全新打造的新一代護理排程系統,是以病患為中心的臨床行事曆,可完整顯示病患在就醫時所有的行程,讓各臨床工作人員可完整掌握病患行程,進而提前安排各職類的工作時段,達到更有效率的調度與照護。
特別是此新一代護理排程系統採用全台首創時間序概念,大幅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同時獲得 2021 國家醫療品質獎的肯定,也使得護理作業排程系統使護理人員的每月加班時數,減少約 200 小時。
「而隨著系統介接能力提昇,我們也陸續與國內外醫療資訊相關系統,建立實質合作關係,並發展出藥品檢核智慧化、防疫支援、遠距診療、多元繳費等多項創新數位醫療作業。」林璟淑解釋:「轉型成功經驗也透過參與團隊分享國內各大醫療機構,除與相關單位建立永續夥伴關係外,也有助於帶動醫療資訊產業的持續擴展。」
AI應用成效佳 提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因應智慧醫療的浪潮,新光醫院在此領域積極耕耘,透過成立「智慧醫療推動委員會」方式,由院長擔任主任委員,各部室代表擔任委員,擬訂年度計畫,共同推動發展智慧醫療。此外,在資安備受關注的當下,該院亦成立「資訊安全管理委員會」,由行政副院長兼任資安長,資訊、醫工、總務等主管擔任委員,在往智慧醫療邁進同時也能共同維護資訊安全。
新光醫院在智慧醫療部分的 AI 應用成果非常豐碩,以與華碩電腦合作發展 AI 醫療應用為例,藉由建立病歷數據資料庫,透過 AI 判讀資料庫,輔助醫師擬定臨床診斷處置與追蹤計畫及用藥警示,已有效提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其次,新光醫院也發現慢性病病患除定期回診外,也應具備自我照護的能力,只是腎臟病病患照護更為複雜,不能僅靠傳統衛教機制。因此,資訊部與腎臟科合作將腎臟病智能服務導入於新光 APP-愛腎小幫手,連結病患在新光醫院的就醫資訊,可隨時隨地依據病患最新個人狀況提供相應的對話流程,輔助腎臟病友運用AI智能機器人問答獲得照護之參考。此項功能,可協助病患釐清自己的問題,並提供相對應的衛教服務,讓病患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此外,另發展出一套高危病歷分析機制,過往新光醫院電子病歷分類方式採用傳統機制,分成檢驗報告、檢查報告、評估單等,而非依照病歷紀錄內容進行分類,導致醫師及臨床人員在搜尋與病患資料時,不僅要花費許多時間,也不容易找到完整資訊。為此,新光醫院運用 AI 與臨床醫師進行資料模型開發與建置,將去識別化的出院病摘進行高風險分類,協助醫師及臨床人員透過 AI 標籤從過往病歷中快速了解就診病患的病史,協助醫師快速掌握病情。
林璟淑說,在院內部分,我們也支援研究 AI 落地,建置 X 光影像AI平台整合,以便提前發現病患的潛在病灶,有利醫生進行快速診斷。在院外部分,我們亦參與國科會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相關 AI 運用計畫。同時也與新保銀髮照顧服務 ─ Care You 雲端安心居家照護合作,運用 AIoT 將血糖、生理量測等數據回傳系統,分析運用,提升更佳的長者照護品質。
推動節能減碳 遵循國家政策
在全球吹起節能減攤的風潮下,新光醫院在也透過推動資訊系統轉置專案,落實淨零排碳的目標。首先是,藉由擴大電子病歷範疇方式,讓病歷製作本數減少約 70,000 本,而醫囑作業資訊化節省每日近 500 小時醫囑開立時間。其次,則是推動無紙化同意書簽署率達 85% 以上,2022 年約減少1.7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少砍 27.3 棵樹木,符合企業永續發展(ESG)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最後,則是前面提到的新一代護理排程系統,也減少 80% 紙張列印。
林璟淑指出,隨著資訊系統轉置專案完成,我們在引進 AI、敏捷開發之外,也將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如打造與 FHIR 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接軌的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此外,亦參與內政部一站通計畫,到院前救護及到院後資訊整合,獲選十大示範醫院。至於參與雙北消防局同步救護紀錄表部分,截至 2022 年止,台北市達 4,087 件、新北市達 5,898 件。我們也配合衛福部緊急醫療管理系統急診即時訊息及空床數等自動通報。
值得一提,新光醫院屬於資通安全責任 A 級之非公務機關,目前已通過 ISO20000/ISO27001 及行動 APP 資安驗證,並依資通安全管理法制訂資訊安全管理作業規範、系統使用權限,及各項資訊安全管理機制,全力為病患提供安全、高品質的醫療環境。未來,該院將持續發展急重症醫療心臟醫學中心及預防醫學,深耕社區,營造優質健康環境。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